自2004年第四季度我國汽車進出口*出現順差后,今年上半年,汽車進出口再度呈現“出口快速增加,進口大幅減少”的勢頭。面對不斷增加的進出口順差,中國機械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副會長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表示:“中國汽車出口國外是一種必然趨勢,但現在還不能盲目樂觀。”
進口減少 多因替代
今年上半年,我國進口汽車及其關鍵件、零部件55.35億美元,同比下降36.2%。其中累計進口整車6.46萬輛,同比下降33.2%;累計整車進口金額19.57億美元,同比下降34.4%;進口汽車關鍵件14.27億美元,同比下降14.9%,進口汽車零部件21.51億美元,下降43.5%。
商務部機電司一位負責人表示,去年,我國基本每個月進口整車1.5萬輛左右,而今年每個月進口1.1萬輛左右。進口整車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產汽車的進口替代。一些原先的進口車型紛紛在國內生產,如豐田皇冠,都導致原本購買進口車的用戶購買國產車。
據分析,歐元升值直接導致歐洲車進口數量減少,也是造成我國汽車產品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除此之外,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》和即將實施的進口車落地完稅制度,也使得經銷商減少了進口汽車的數量。
這位負責人指出:“國內汽車生產量有小幅增加,進口零部件反而減少,這說明國產零部件的進口替代作用進一步加強。隨著《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》的實施,零部件的進口替代作用還將增強。”
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副主任徐向陽教授分析說,因國產車的進口替代作用導致的進口整車數量下滑還將持續(xù)一兩年,但隨著中國居民購買力的提高,以及對汽車個性化需求的增加,可能會使國內對進口*豪華車、越野車和跑車等的需求上升,導致進口整車數量有一定的恢復性增長。
出口猛增 功在轎車
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在去年增長的基礎上,今年繼續(xù)呈現快速增長。上半年,我國出口汽車及其關鍵件、零部件48.77億美元,同比增長38.3%,其中累計整車出口37.88萬輛,同比增長近1.43倍;出口創(chuàng)匯7.62億美元,同比增長近1.62倍;出口汽車關鍵件7.93億美元,出口汽車零部件33.22億美元。
對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大幅增長貢獻*大的是轎車。上半年,我國累計出口轎車9600輛,同比增長183%。其中4月出口轎車2195輛,比3月增長近6.3倍,同比增長近3.7倍。更為可喜的是,我國出口的轎車已不完全是經濟型產品。在4月出口的轎車中,1.0—1.5升排量的為885輛,比3月增長750.96%;1.5—2.5升排量為464輛,比3月增長846.94%。
徐向陽認為,從長遠看,我國汽車大批量出口是一種必然趨勢。20年來的合資合作,使中國汽車工業(yè)取得了很大進步,競爭力正從經濟型轎車向中檔汽車發(fā)展。中國汽車的性價比,在某些區(qū)域性市場已經很有競爭力。
進一步分析就會發(fā)現,今年我國轎車出口呈三位數的爆發(fā)式增長,主要是出口基數很小。徐向陽表示:“我國轎車出口增長很快,但數量并不多,和全球的汽車出口總量比起來只能算是微不足道,F在,國產轎車開拓海外市場應該是一個‘試銷’行為,是批量出口前的一個階段。開拓國際市場,需要積累很多的國外銷售經驗,這個過程不是一年、兩年就能夠完成的。比如,豐田就是花了幾年時間才在國際市場站穩(wěn)腳跟。”
形勢好 但不能盲目樂觀
“近來的汽車進出口順差,不一定能說明這是一個長期趨勢。”張小虞在分析我國汽車進出口問題時,首先給了這樣一個“冷”基調。
張小虞認為,造成近來我國汽車產品進出口順差有很多原因,比如匯率的變化、一些新政策的出臺等,此外可能還有一些偶然因素,因此不能把幾個月的進出口順差看作一個長期的、不會改變的發(fā)展趨勢。
張小虞認為:“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開放是肯定的,無論對內還是對外。中國汽車尤其轎車,目前還是小批量出口,剛剛進入國際市場,F在市場變化非常動蕩,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異常激烈,不能因為近期出現順差就盲目樂觀!
“我們要實事求是地看待進出口順差這個問題,不要沖動。中國汽車終將走向世界,但現在還不是下這個結論的時候!睆埿∮菰俅螐娬{要“冷靜”。